我的威海客户端讯(记者|戚冬伟 张韵逸)5月28号开幕的2025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暨“创新山东院士行”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产业创新大会以“智领深蓝 向海图强”为主题,现场,1个创新联合体重磅揭牌,8个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在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的见证下,威海经开区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未来,联合体内的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力量将依托这一平台,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和“卡脖子”技术难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慧婷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经开区的主导产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就是为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好协同联动优势,形成保障有力的高新技术供给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双向奔赴”,实现研发创新由“单兵作战”转为“联合舰队”的集成突围,促进产品产能由“制造”向“智造”升级跃迁。
现场还集中签约了8个科技项目,这8个项目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当前面临的重点与热点技术问题,比如哈工大(威海)与招商局工业集团接下来就将共同开发绿色邮轮型客滚船,并实现产业化。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孙彦刚说,像IMO(国际海事组织)这一块,对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这个绿色船型的开发,进一步将技术的门槛设定得更高一些,从而使企业高端客滚船型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优势。
这次会议不仅是思想碰撞的学术擂台、展示成果的创新舞台,更是深化双方合作的友谊平台。签约结束后,来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的专家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分享了各自团队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决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路径。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教授阿提拉·因塞斯克说,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已合作十多年,他们在海洋结构、海洋新能源方面都有很多合作项目,这些合作对威海对山东的海工装备产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借助今天的会议扩大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钱宏亮说,现在各个行业都在考虑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实际上比如说船舶,要做高端船舶,譬如小船要做无人船,比如说船体的制造工艺,将来可能都要无人化,或者是自动化的生产线,那这一块,实际上也是学校跟企业合作的一个发力点。
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会议还开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学研发展技术对接会”。
来源:威海新闻 审核:孟玥 签发:鞠燕
打开“我的威海”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