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威海客户端讯(记者|戚冬伟 鞠洪业)绿色制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程中,威海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通过绿色制造梯度培育,以标杆引领,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而行。
2025年度威海市绿色制造名单前段时间对外公布,我市又新增25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企业和1个绿色工业园区。
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就在这次评选中获得市级绿色工厂称号,绿色工厂“绿”在哪里?企业负责人说,答案就藏在车间这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里。
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说,引进了焊接机器人等数字设备和激光复合焊等先进的工艺,实现了核心设备的数字化,主要工艺的绿色化。同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遵循绿色化的原则,采用绿色无污染的舾装内饰,低VOC的涂装原料,水性或无溶剂型紫外光涂料等。
在芜湖造船加工车间的智能切割生产线,工作人员操作着数控面板,激光切割机按照预设的轨迹将一块块钢板裁切成各种形状,全程没有噪音,没有粉尘,更重要的是,钢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工法师说,在切割的过程中产生的烟尘,通过烟尘的回收系统,进入到一个专门的收集罐里面,基本上空气各方面就没有太大的污染。钢板切割割缝基本上就在一个毫米左右,这样的话割缝比较小,材料的利用率就会上升。
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绿色处置,在芜湖造船,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的每个环节。从前期的预处理到中期倒角打磨再到后期的焊接,一块钢板从进厂的第一刻起就开始了绿色之旅。在薄板激光复合焊接流水线上,8台机械手正同时作业,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绿色制造在这里被充分体现。
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工法师说,钢板通过自动进到流水线以后,装配完以后就是不用翻身,直接单面焊,双面成型,焊完以后直接通过机器的传动机构流到下一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人员数量最少要节省一半,它的焊接质量比人工有大大的提高。
像芜湖造船这样的市级绿色工厂,全市目前共有105家,其中,有39家晋级省级绿色工厂,20家问鼎国家级绿色工厂。在充分发挥这些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打造培育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联桥新材是一家专注于改性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拳头产品,新型改性交联聚乙烯原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85%以上。继去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后,今年,联桥新材又成为了威海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相比绿色工厂注重企业自身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更侧重于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逐绿”。
威海联桥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供应链负责人张艳萍说,对供应商这一块,除了传统的考虑因素,像质量交期价格,考虑这些因素以外,会把环保这一个环节作为重要的考核项,实行一票否决。下游这一块,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的碳足迹报告,来对客户进行透明化管理,以提升公司在客户之间的信誉度。
这些年,在联桥新材的带动下,产业链12家上游供应商完成清洁生产认证,3家下游客户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名单。联桥新材自身也凭借绿色供应链优势,成功入围全球百强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名单。
张艳萍说,要想整个行业得到一个很好的绿色可持续良性的发展,必须整个大家都一起起来,也是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然后去对上游供应商还有客户,带动供应商、客户来加入绿色生态圈。
从一家企业的“独角戏”到全链条的“大合唱”,随着绿色制造梯队的不断壮大,一场以绿为底色的产业变革正在威海加速崛起,而这样的绿色交响曲,正以更澎湃的节奏向未来延伸。接下来,市工信局将深入实施国家及省级绿色工厂培育政策,以梯度培育机制为抓手,力争新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名单15家以上,构建覆盖节能、低碳、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矩阵。同步深化政银企协同,将培育企业优先纳入绿色金融项目库,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生态基因。
来源:威海新闻 审核:孟玥 签发:蒋程
打开“我的威海”看评论